清晨5点的福岛县喜多方市,街头还浸着冷雾,42岁的报纸配送员佐藤明彦蹲在自行车旁,把一挂用红布裹着的爆竹塞进配送包最外层——这是他最近3个月的“标配”。上周三,他刚在一条巷口遇到一头半米高的黑熊,“它盯着我看了10秒,我捏着爆竹的手全是汗,幸好它转身钻进了树林”。

这样的“惊魂时刻”,正在日本变成“日常新闻”。11月7日上午,宫城县大和町的宫城大学校园附近山林里,有人目击到一头成年黑熊踪迹。学校紧急拉响预警:“确认安全前禁止外出”,还调了校车把滞留在教室的学生送进车站——这已经是当地本周第二次因熊取消课程,有学生在社交平台吐槽:“本来想赶早八的课,结果被熊‘放了假’。”

日本报纸配送员备爆竹防熊袭

熊的“入侵”,早从深山蔓延到了城市边缘。秋田县一名60岁农妇上周在自家菜地里被熊抓伤手臂,北海道7月甚至有一名配送员在投递报纸时不幸遇难;更吓人的是日本环境省的数据:今年以来,全国已至少12人死于熊袭,超过100人受伤,连东京都周边的千叶县都出现过野猪窜进居民区翻垃圾桶的情况。

“以前熊只在深山里,现在怎么敢往人堆里钻?”东京网友“森田小夏”的推文底下,几百条留言全是共鸣:有人晒出老家被熊扒光的柿子树照片,有人说深夜下班遇到熊在路边啃纸箱,还有配送员晒出自己的“防熊包”——除了爆竹,有的塞了驱熊喷雾,有的甚至带了铜锣。

日本报纸配送员备爆竹防熊袭

福岛县那家报社的负责人坦言,从9月起给16名配送员配爆竹,“不是要伤害熊,就是想吓走它”。可佐藤明彦还是怕:“上次遇到的熊,毛色发亮,看着就壮,万一爆竹受潮没响怎么办?”他的配送路线要经过3条林间小路,“以前觉得晨雾美,现在只敢盯着地面走,就怕踩断树枝惊动藏在草里的家伙”。

更让在日华人揪心的是,中国驻日本大使馆7日特意发了提醒:“关注当地野生动物出没信息,遇紧急情况及时报警。”在东京留学的四川姑娘小周说,她最近晚上根本不敢单独去便利店:“新闻里说熊会翻垃圾桶,我每次路过巷口都要先喊一嗓子‘有人吗’,就怕突然窜出东西。”

日本报纸配送员备爆竹防熊袭

其实不止日本,最近全球不少地方都出现“动物进城”的插曲:加拿大温哥华的郊狼闯进超市,美国加州的山狮逛小区,有人说这是生态恢复的信号,可更多人担心的是“人和动物的边界越来越模糊”。对普通民众来说,能做的只有“多留个心眼”——比如出门带个小喇叭,遇到动物别慌着跑,慢慢后退;比如关注当地的“熊出没预警”,尽量避开偏僻路段。

清晨的雾散了些,佐藤明彦骑上自行车,车筐里的报纸还带着油墨香。他摸了摸包里的爆竹,又看了眼路边“注意熊”的警示牌——太阳升起来了,可有些阴影,还悬在很多日本人的心头。毕竟,当“森林的主人”开始频繁拜访人类的生活,要解决的,从来不是“谁怕谁”的问题,而是“怎么共存”的考题。